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时尚 >

为何时尚圈不能忽略汉服文化的流行?(3)

来源:BoF时装商业评论 责任编辑:小毅 发表时间:2019-08-22 16:28 点击:

  吕晓玮此时的生意也一般,为了获得营业额,她甚至做起了汉服租赁拍照的生意,却意外带动了一批同样对汉服商业化感兴趣的商家用定制化的方式在淘宝开店。而在消费者端,随着90后的“触网”,汉服商业化有了输出的渠道和市场扩大的空间。

  2007年暑假,13岁的童琳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了王乐天的新闻,查阅资料后,她被汉服吸引了,开始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来学习汉服文化。“刚开始喜欢汉服的理由很纯粹,就是因为好看,和古装戏里的衣服很像。”同年,她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套汉服,款式模仿的是《汉武大帝》里的造型,“毕竟那时候做汉服的商家很少,现在看来形制不太正规。”童琳当时也不会将汉服穿出门,“因为别人会觉得我另类,我不愿意接受这种流言蜚语,现在穿出去完全没有负担了。”

  今年25岁的姚可欣是在高中的一次小组作业中接触到了汉服,并出于“想要传承汉服文化的目的”开始购买。现在,她已经是一名兼职的汉服妆造师。

  2012年,姚可欣在南京一家实体店内购买了第一套汉服,且“逢年过节就会穿出去给亲戚看”。她也遇到过和吕晓玮同样的困扰,“在街上会有人问我是不是穿越来的,但心里还是觉得想要将汉服文化发展下去,才顶住压力继续坚持穿。”姚可欣说。

  汉服店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吕晓玮意识到必须培育汉服市场,“本身市场就不存在,没有汉服产业,也没有汉服消费者。没有市场需求的话,我就要创造需求。”每到特殊节日,她就会举办一些线下活动,并将活动的素材发到汉网上。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09年的端午节,当时已经有200人来参加线下活动,“既然有人来参加活动,就有人来买汉服。”她说。

  随着销量提升,再依靠两位裁缝手工制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吕晓玮想到了找工厂批量生产。但在当时,想找到接单的工厂很不容易。

  首先,她的订单体量不符合工厂的基准,“每件衣服大约只需要几十套,但工厂生产的要求至少是上千件起步”。其次,当时的工厂都以生产现代服饰为主,缺乏生产汉服的经验,“对方看了图片就抱怨这个衣服奇奇怪怪的,图案好复杂,后来是找到一家加工旗袍但生意不好的工厂接了我的单。”

  为了说服工厂接单,吕晓玮只得将第一批量产的款式锁定为中衣。中衣又称里衣,常常穿在汉服里,起到搭配和衬托的作用,“哪怕我卖3年,也不会过时”,她解释道。但在实际销售中,1000件中衣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卖完了。销量提升也带动了吕晓玮与工厂之间合作规模的扩大,“有些款式100件也给我做了,最多我自己先压点库存。”

  2014年,吕晓玮开了第二家实体店。她觉得,让“生意越来越有起色”的关键原因在于,从2013年后,汉服越来越多出现在官方媒体的新闻中。

  其中影响力较大的要属2013年11月作词人方文山倡议并发起的第一届为期3天的西塘汉服文化周如今已经举办到第六届。同年,习近平也在孔子故乡曲阜发表了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此后,人民日报、共青团、新华网等官媒开始积极参与汉服知识的普及,关于汉服的信息密集度越来越高。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更多>>

今日头条

更多>>

推荐产品

  • 年龄增长是件好事?3大理由告诉你为什么
  • 既然相互喜欢,凭什么不能在一起?
  • 就会买买买?你还得知道这些奢侈品牌的代表色
  • 男人追不到女人?就是因为这十五个方面
  • 女人不再屈服爱情 独立女性最潇洒
  • 作势:《花少3》里面的情侣都很会穿
  • 男人应该知道:懂她的需求,才能给她最想要的
  • 如何为爱情保鲜?夫妻生活中多给老公惊喜
  • 尼可:干货集合!怼死所有防晒迷思!

快速直达

新闻点评IT中国

导航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广告合作
2016 皮丘网 版权所有 声明:皮丘网内容皆来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以及本人立场 若有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站长。客服QQ:72486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