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恐惧焦虑四处弥漫 紧急心理援助分级分类“解心结”(3)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小毅 发表时间:2020-03-23 11:16 点击:

  乔志宏分析称,如果有较严重的或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防疫心理援助热线主要解决因为疫情而产生的情绪问题。比如,有的人看到疫情相关报道就紧张难受,影响生活,于是打电话倾诉,热线志愿者耐心倾听、安慰、鼓励,打破对方应激状态下过于狭窄的认知带来的情绪恐慌,让对方稳定下来。但是,如果是经历亲人去世、在医院经历危险时刻、医护人员经历同事去世等创伤事件而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那么这些人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

  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受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疫情终会结束,但心理阴影可能会持续,尤其是重灾区的人。

  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周莉看来,疫情结束后,人们可能会出现其他的情绪反应。对于病亡者家属、一线医护人员、被隔离人士等人群来说,他们被压抑的情绪可能会释放。

  周莉预计,在今年这一年里,心理干预都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虽然我国疫情趋势不断向好,但真正的求助高峰将出现在3月下旬至半年内。求助对象可能包括受疫情影响的患者、丧亲人群以及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和警察等,他们在神经最紧绷的状态下无暇顾及情绪,当一切回归平静时,内心的各种情绪会逐渐显现出来。”参与编写了《“社工+心理”线上抗疫心理援助实操工作手册》的心理咨询师尹元洁说。

  据乔志宏介绍,随着疫情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防疫心理援助热线正在调整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将短期应急调整为长期的心理援助。随着应急性的紧急援助的需求逐渐减少,他们很快就会推出线上的长期心理咨询辅导,包括针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丧亲者、因疫情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的儿童和青少年等,开展长期的心理援助工作。

  “心理援助是一条比医疗救治更长久的战线,更多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在疫情结束后出现。我们应未雨绸缪,在加强现有心理援助的基础上,提前筹备疫情结束后心理重建工作,将当前的志愿者模式转换为常态化机制。”乔志宏说。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更多>>

    今日头条

    更多>>

    推荐产品

    • 全国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展开 查处售卖假文物等
    • 财政部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严禁用于企业融资担保
    • 个体救助流浪猫狗陷困局 相关人士建议控制收容总量
    • 公安部通缉1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 2人已落网
    • 北京门头沟区(塌陷)发生2.6级地震 震源深度0千米
    • 2017年全球首对圈养大熊猫双胞胎在成都诞生
    • 梨园争春 喜庆丰收
    • 徐留平任一汽董事长 徐平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董事长
    • 虚拟货币比特币交易7周年价格创历史新高

    快速直达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导航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广告合作
    2016 皮丘网 版权所有 声明:皮丘网内容皆来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以及本人立场 若有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站长。客服QQ:724868242